解读《毛选》之十二——34~36 一个中心、两大辅助、见往知今、系统思维
【34】
在任何一个地区内,不能同时有许多中心工作,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有一个中心工作,辅以别的第二位、第三位的工作。
因此,一个地区的总负责人,必须考虑到该处的斗争历史和斗争环境,将各项工作摆在适当的地位;而不是自己全无计划,只按上级指示来一件做一件,形成很多的“中心工作”和凌乱无秩序的状态。
上级机关也不要不分轻重缓急地没有中心地同时指定下级机关做很多项工作,以致引起下级在工作步骤上的凌乱,而得不到确定的结果。
(《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1943年6月1日,引自第901页)
欧赛斯解读:
打蛇打七寸、抓事抓关键。
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自然就解决了;主要问题解决了,次要问题也就解决了。
做企业、干事业一定要抓战略要务。
战略要务就是在全局中找出对全局最有决定性意义的关键动作。
企业家每年有上百个动作可以做,企业家陷于企业的内部,时间会属于别人,会陷于行政性事物,企业家中80%的时间在忙于20%无价值的常规动作,企业中创造价值的往往是关键性少数动作,一定要抓住最关键的动作,采用兵力原则进行压强,集中力量办大事,在关键性的赢取关键性的增长势能。
抓战略要务的根本原因是在超竞争市场环境中,企业家总时间及员工总时间才是一个企业两大真正的核心稀缺资源,而不是土地、厂房、设备这些传统生产要素。
第一个核心稀缺资源是企业家时间即CEO Attention。企业家专注点是企业一个根本的稀缺资源,企业家与普通人一样,每天也只有8个小时。
第二个核心稀缺资源是员工总时间及Total Attention。企业家的根本工作是让员工总时间的工作效率提高,不同企业家对员工总时间的运用会完全不同,其中抓重点工作的能力就是核心能力。
【35】
看它的过去,就可以知道它的现在;看它的过去和现在,就可以知道它的将来。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1945年8月13日,引自第1123页)
欧赛斯解读:
企业今天的成功,其实上是过去3~5年采取的策略及行动的结果,是过去做的事导致了今天的成功。
企业今天做的事,今天采取的策略及行动,又决定了未来3~5年的成功。
所以主席说“看它的过去和现在,就可以知道它的将来”,这句话不为过。
看它的过去和现在,基本上就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思考能力及行动能力,这个能力强的,过去成功了,未来也会成功;这个能力弱的,在发展中,也没有将这个能力培养起来,今天成功了,可能是走了狗屎运,未来就肯定不会有这个运气了。
【36】
中国的问题是复杂的,我们的脑子也要复杂一点。
(《关于重庆谈判》,1945年10月17日,引自第1159页)
欧赛斯解读:
复杂商业环境需要体系致胜。
体系致胜是今天这个时代所必须的观念和方法论。
在农耕文明时代,整个社会的组织生产很单一,基本的生产方式是种地、种菜、养牛、放羊等,家族是其社会组织的核心,其社会组织的有效性在于宗法、祠堂、孝道、节气等基于家族分工的制度化。
到了初期工业化时代,工业化大生产还处于较为简单的初级状态,线性思维在这个阶段还是主力,机械思维在当时是最前沿的思想,生产组织还是机械式的,管理学的开山鼻祖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的理念,根本就两句话,第一是分工,把复杂的工作分成若干部分;第二就是效率,把每个分工的效率最大化。
今天我们进入的是超竞争时代,这个时代的核心特征是存量市场、超量供给及信息高度碎片化,社会分工高度发达,今天的社会已经进化成了一个高度复杂的商业社会,现在的社会变化速度快变化大,而且极度复杂,同时还充满了不确定性。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掌握对三门基本学问,也就是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系统论的本质是从事物的整体性来看待事物;控制论的本质是研究系统之间的作用及反馈机制;信息论的本质是研究信息的传递过程及如何达成传递结果。
系统思维,就是从整体上,对各实体间的相互关系、各实体的动态变化对整体结果的影响等等,进行全面思考,培养人们对复杂事物的内在运行规律的理解。
系统思维,需要有全局观。什么是全局观?
就是将事物以系统和过程的方式来看待。作为系统,它包含诸多要素;作为过程,它包含诸多阶段。事物的全局,就是由诸多要素和诸多阶段按照一定方式所构成的有机整体。相对全局来说,各种要素、各个阶段都是局部。
战略思维,其本质就是通过正确处理局势的各方面、各阶段的关系,达到全局的最佳效果。这一思维方式是由事物的本性所决定的。
他们看问题仅从一局部出发,没有能力通观全局,不愿把今天的利益和明天的利益相联结,把部分利益和全体利益相联结,捉住一局部一时间的东西死也不放。
有些事从局部看可行,从大局看不可行,那就保持战略定力坚决顶住不做;有些事从局部看不可行,从大局看可行,那就围绕中心,持续深沉行动,稳步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