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毛选》之九——25~27 竞争主动权、核心竞争力、集中大部、打击小部
【25】
主动权不是任何天才家所固有的,只是聪明的领导者从虚心研究和正确地估计客观情况,正确地处置军事政治行动所产生的东西。
因此,是要有意识地去争取的东西,不是现成的东西。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1938年5月,引自第412页)
欧赛斯解读:
要赢取竞争一定要掌握主动权,李靖与李世民讨论兵法的时候,曾经总结道:“千章万句,不出乎‘致人而不致于人’而已”。就是说,兵法所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调动对手按我们的意图来行动,而避免我们被对手所调动。
建立自己的竞争节奏,而不陷入竞争对手的竞争节奏。
要调动竞争对手来进攻自己的优势,而不能进攻竞争对手的优势。
军事竞争是统帅根据所拥有的土地、财力、部队人数、武器装备等客观条件与敌人进行搏杀并取得胜利的一种竞争形式,战争是竞争的一种最为激烈、残酷的形态,失败的代价是生命。
商战竞争是企业家根据所拥有的土地、资金团队、设备等客观条件与竞争对手进行市场竞争并取得胜利的一种竞争形式,失败的代价是金钱。
在所有竞争要素中,谋略是最稀缺的竞争要素,谋略决定了资源配置,而资源配置决定了效能,德鲁克说“企业不可或缺的是效能,而非效率” ,资源配置的效能直接决定了竞争的成败。
孙子兵法也说“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难知如阴、不动如山,动如雷震”,就是要领导者牢牢地把握主动权。
疾如风,徐如林。《孙子兵法》告诉我们,要处理重要事务,采取关键行动,就应该像疾风一样迅速这样做的好处在于:速战速决,抢得先机。在同行或对手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我们就果断出手,这样可能遭遇的阻力比较小,取得成果相对较大,并且不容易节外生枝出现变数。
侵掠如火,难知如阴。《孙子兵法》告诉我们你的竞争意图要深藏不露,对方了解的难度要像阴雨天、黑夜一样捉摸不定、难以窥测; “侵掠如火”侵略的时候要像火一样剧烈、迅速、凶猛。这里有两个关键点:第一,要善于向外扩张,坚持“走出去”的方针策略;第二,要善于因粮于敌,以毒攻毒,消耗和利用别人的资源来征服别人。
不动如山,动如雷震。《孙子兵法》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不动如山,动如雷震”。这里的“不动”是“动”的前提条件:首先,要坚守我们的战略目标,不轻易为对手所动摇;其次,要坚信我们的方法,不轻易为对手所否定;最后,要保证我们的力度,不轻易为对方所化解。
【26】
一切军事行动的指导原则,都根据于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尽可能地保存自己的力量,消灭敌人的力量。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1938年5月,引自第407页)
欧赛斯解读:
所有的竞争都要指向核心竞争力,战争年代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军事实力。
能帮助建立核心竞争力的,马上要做;能积累核心竞争力的,积极去做;能强化核心竞争力的,一定要做;而不能积累核心竞争力的,不要去做;侵蚀核心竞争力的,坚决不做。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底层增长能力,欧赛斯称之为“内生式增长能力”,也就是能持续积累的、不断复用的、并且在不断复用中能自我增强的能力。
做企业一定要肌肉式增长,而非肥肉式增长,要坚决砍掉肥肉型增长。
抢地盘是肥肉式增长,而保存实力、扩大队伍是肌肉式增长。
肌肉长好了,何愁肥肉不来呢?
【27】
“集中大力,打敌小部”,仍然是游击战争战场作战的原则之一。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1938年5月,引自第409页)
欧赛斯解读:
毛主席这里说的集中优势兵力,可不是1倍、2倍的优势兵力,而是5倍、10倍的优势兵力,要不发生战斗,要发生战斗则务求必胜。
即使在全局上存在明显的战略弱势,但在战术点上也要形成压倒性的战术优势。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说:、在决定性的地点和时机最大限度地集中优势兵力,以造成相对的优势,他还把数量上的相对优势进一步区分为空间上的兵力集中和时间上的兵力集中。
脑白金在传播上的巨大成功是因为史玉柱借鉴了兵力原则,发明了“间歇性投放““脉冲式投放“的全新广告投放模式,从而成就了脑白金在营销上的神话。
兵力原则在广告投放上的应用是:
把子弹集中在一个阵地——绑定一个媒体,一个频道,一个节目,一个大V;
OPPO最初推广音乐手机时,永远和《快乐大本营》捆绑在一起;王老吉的渠道市场,永远和火锅发生关系——盯住你的消费人群,洞察他们的“注意力”经常会去的阵地,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子弹,只打在消费者关注的地方。
把子弹集中在一个时间——绑定一个特殊的时间,建立消费者关注的仪式感,就好像罗胖固定的5分钟,成为每天清晨如厕的5分钟;11.11 、6.18 本是普通的一天却被天猫和京东制造为购物狂欢节。
把子弹集中在一个事件——绑定一个事件,比如汇丰银行永远会出现在高尔夫球场上;乔丹的标志永远飘荡在NBA的上空。
广告压倒性的战术优势是重复重复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