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行业的战略机会
概要:本文将从品牌战略为核心的思路,从价值链、生命周期、竞争战略、战略路径、营销配称4P方式等角度,来具体分析中国预制菜行业中的细分行业之战略机会,给预制菜企业,提供品牌战略思路和竞争战略的方法路径。
市场洞察:预制菜行业企业数量超万家,实际上规模的5000多家;绝大多数是白牌或弱品牌,纯预制菜业务超过10亿收入规模的企业大约不到30家。
消费市场:主要在城市市场,超一线(北上广深)和一二线城市是消费主要市场,低线城市的年轻人家庭,也开始消费预制菜。经济发达地区(长三角、珠三角)消费量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增长驱动力:预制菜是一个“品牌+渠道+成本性价比”共同驱动增长的行业,竞争对手易跟进、易抄袭、区域易同质化的市场。
行业核心能力是产业链上下游资源聚集能力和总成本领先能力。核心竞争力是需要品牌战略体系驱动下的品牌建设、产品开发和品质成本管控的持续积累。
底层逻辑:产业链上下游价值链动员能力和总成本领先是核心能力。
竞争分析:2B端是渠道+品牌+总成本为主导的竞争模式,多渠道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2C端是品牌+性价比+渠道为主导的竞争模式,品牌定位和大单品聚焦性价比是核心。市场竞争对手易跟进、易抄袭、产品易同质化。
竞争制高点:要聚焦品牌价值感、差异化、大单品的极致性价比。
破局点:需要实施差异化品牌市场定位、充分挖掘预制菜的内在特色价值点,需要体系化的提升运营效率。
对于企业家精神,德鲁克将其总结为八个字,即“颠覆现状、推陈出新”。创新包括竞争战略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品牌战略的创新等。
战略机会:德鲁克说,企业家应该是专注于抓住机会而不是处理问题。预制菜行业要寻找战略机会,必须深刻熟悉行业底层逻辑、市场竞争并掌握战略制高点和战略破局点机会。
未来竞争趋势:
2B端企业目前从渠道竞争开始向品牌战略竞争过渡。2C是品牌、性价比的综合竞争。2B、2C端竞争最终将过渡到品牌战略之间的竞争。
企业短期增长靠渠道营销,未来长期增长需要靠品牌建设和品牌战略。企业长期战略型增长需要建设品牌战略体系,实现“整体大于局部”的碾压性竞争优势体系。
一、市场机会洞察
1、预制菜总体快速增长、增长空间较大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2023年达到4200亿元,预计到2027年,中国预制菜市场总规模将达到9000亿规模,未来五年,预计行业年复合增长率15%。
根据中国餐饮协会数据,目前预制菜在餐饮渠道的渗透率仅10%-15%。和美国60%比,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2、行业竞争格局:
行业特征:行业产品是消费者寻求多样化选择产品,行业是重品牌、重渠道、重性价比的行业。产品品类差异化明显。
竞争策略:在考虑市场容量的前提下,在细分领域作出差异化;
消费者思考逻辑:选择 「差异化品牌+悦已消费」,在多样化选择中抢夺更大选择份额。
行业核心能力:是产业链上下游价值链的动员能力及总成本领先能力。
品牌定位特性:2B端,渠道+品牌+成本成为购买因素。2C端,中端注重品牌+渠道+性价比,高端更强调品牌影响力+渠道为主导。
渠道类型:
2B的渠道,包括经销商、KA、酒店、餐饮店、会员制商超等;
2C的渠道:线上(货架电商、直播电商),线下:KA、BC、会员制商超、新零售等。
未来竞争终局:将是多个维度市场定位(产品定位、品牌定位、性价比定位、差异化特色定位)共存的市场格局。
各个细分市场竞争格局不同。速冻米面赛道,属于三足鼎立寡头垄断,三全、思念和湾仔码头合计占了65%的市场份额,竞争格局基本确定。
速冻火锅料行业,格局是“一超多强”;安井属于一超,惠发、海欣等属于多强,市场格局是“众、散、乱”。
速冻半成品菜,包括酒店预制菜。行业处于快速增长状态,格局未定。
速冻成品预制菜属于“消费者寻求多样化”的一个市场,最后会有很多家生存下来。
速冻成品预制餐,是和外卖、街边店竞争,行业逻辑是极致性价比,竞争格局是“众、散、乱”的。
3、预制菜行业主要领先者
由于细分行业差异化。将会出现不同的分类方式。目前各个细分行业:都有龙头出现。
速冻火锅料行业,超级龙头是安井,其他多强是惠发、海欣;速冻半成品菜领先企业:易太、亚明、绿进、惠发、美好食品、龙大食品、味之香、双汇食品、圣农发展、珍味小梅园等;速冻成品预制菜领先企业包括:西贝、美好食品等。
二、品牌战略体系下的战略机会扫描
1、价值链角度分析战略机会
从价值链分析,预制菜行业是短价值链、轻决策的行业;2B端下游市场端在价值链中价值含量更高。
中高端品牌的预制菜具有较大的市场品牌策略运作的机会, 可以有足够的利润空间, 来动员调动产业链上下游资源, 达到控制渠道的目的。
线上渠道和多种线下渠道(BC、KA、精超、新零售、福利团购等), 都可以稳健提升企业的长期业绩。
2、从生命周期角度分析战略机会
新品类、高端、中高端、中端(国民大众)产品分别位居产业生命周期的导入期、快速发展(成长)阶段,因此具有更多的战略机会。新进入企业一定要寻找到新品利基市场,才有更大成功率。
行业生命周期图(对应的品牌战略)
3、从竞争战略角度分析战略机会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一书总结出竞争战略主要包括五种:(1)低成本战略;(2)差异化战略;(3)最优成本供应商战略;(4)低成本聚焦战略;(5)差异化聚焦战略。
对于渠道为主和定位中高端预制菜的企业来说,还有规模流量竞争战略和总价值领先战略可供选择。
对于中大规模企业,一定要考虑总成本最低战略或低成本聚焦战略。总成本最低战略也有可能成为产业链链主,聚集产业链资源。而低成本聚焦,仅是生存战略,发展很难。
对于新进入预制菜企业,可以采取差异化聚焦战略,在市场特色品类中占据消费者心智定位,占领利基市场。如珍味小梅园,主要家常菜(鱼香肉丝、酸菜鱼、黑椒牛柳、宫保鸡丁、老上海葱油饼),前期从一个一个单品逐步扩展到多品种。
4、战略路径角度分析战略机会
战略规划一般分为短期、中期、长期。战略路径,主要包括目标及主要战略关键动作(战略破局点)。
企业战略目标只有两个,一个是短期获取现金流和利润,实现生存;中长期来说,需要逐步积累核心竞争力,实现持续发展。
企业所有核心经营活动,都要考虑是战略型长期增长还是产品型短期增长。
战略型增长特征是全局、持续、系统的持续提升竞争力(包括:行业价值链上下游动员能力、多渠道覆盖等)、提升品质、建立品牌战略为核心的体系化经营活动,实现肌肉型增长模式;
产品型增长特征是局部、偶发性、无体系的散点式经营活动,无持续性,各个产业之间没有很强的协同作用。因此,要尽量避免成为肥肉型短期增长模式。
预制菜企业建议聚焦到某一品类,从大单品起步,做到极致性价比、行业领先,再考虑同心协同扩张。同心为同一细分品类,如鸡肉类或猪肉类为主原材料。否则,不同大品类跨度太大,而影响战略协同性发展。
5、营销配称角度分析战略机会
消费者决策属性:多样化选择,且某些产品会重复购买,具有一定的品牌忠诚度。
营销4P配称,包括产品策略、定价策略、营销策略和渠道策略。
由于食品属于高安全产品,很难通过价格定位来区别品质。只能是品牌的市场定位来锁定不同心智的用户群体。
中高端定位的品牌来说,产品更容易搭建产品货盘组合、价盘组合、渠道组合,构建更好的多种盈利模式。
中端国民品牌定位,建议采用大单品市场推进策略(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提高性价比,快速占领增量市场。对于差异化小的细分行业或细分菜品,必须做到极致性价比,才有通过“国民大品牌”去快速抢占大份额市场机会。
企业为了实现持续增长,需要实施结构性业务驱动模式,实现渠道组合式利润增长。
大型领先企业可以建立矩阵组合业务(2B/2C维度 +产品品类差异化维度),实现持续发展包括:
1)战略基础业务——2B基础重点盘的产能业务分摊固定成本获得现金流;
2)战略发展业务——2B或2C端的大单品类系列组合获得长期利润业务稳固核心竞争力;
3)战略明星业务——2C端+差异化特通或高渠(会员制高端渠道)的形象利润业务
4)战略探索业务——2C/2B端差异化极强高利润产品(高端食材/先进工艺);
要规划、优化、管理好渠道结构,完善货盘、价盘组合,发挥深耕渠道优势,构建长期的战略型增长模式。
6、品牌升级的战略机会
对于中低端的预制菜品牌,可以进行差异化细分,挖掘品质特性,可实施品牌升级、 产品货盘组合策略(推出中高端产品);
中端预制菜品牌建议国民大单品策略,实现大规模发展。之后,可以采用丰富产品货盘组合(中高端和高端)策略;利润高的产品可以采取多渠道、快速推进策略,利润低的产品做单渠道重点渠道聚焦攻击策略,占据根据地,逐步扩张。
对于高端预制菜品牌,要重点提升品牌的心理价值、体验价值和表征价值(心里安全价值/阶层/身份属性价值等),一定要实施重点突破高线城市新零售(盒马/山姆)、品质电商(京东/天猫)、大企业福利团购等渠道。
综上,企业可以实施品牌战略体系和策略要务,通过产品货盘组合、价盘组合、渠道组合、品牌升级等,持续挖掘和跟踪市场热点,有助于体系化抓住细分市场的战略机会。